男单“林李大战”早就该落幕了 林丹是真正的王者而李宗伟不是-爱羽族

男单“林李大战”早就该落幕了 林丹是真正的王者而李宗伟不是

查看本站所有资源的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爱羽族微信公众号:aiyuzu_badminton

本站所有超清视频资源获取请加小编微信:aiyuzu_badminton

作者:Parsifal     来源:虎扑体育·羽毛球

一、过去几年的“林李大战”

 

㈠能力的差异

这些年来,林丹经历了2006年底到2008年夏天从高速到变速的转型并取得了成功,而他从2008年底开始的从变速到全方位控制的转型可能至今仍在继续,他对比赛的掌控还在不断完善当中。

 

今天,林丹不仅在球场上通过速度和节奏、通过精确的拉吊、通过线路的变化和组合来控制对手,还在比赛心理上控制对手:什么时候打消对手放弃比赛的愿望,什么时候浇灭对手追分的热情。同时,他也在锻炼自己在短时间内调动出最佳状态的本事。

配图01短时间内调动出最佳状态的本事1

而李宗伟,则一直在努力追求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体能,试图在速度上赶超林丹。他只不过是,在林丹2008年已经走完的路上走了四年;这时,林丹两次转身,已经把他甩得越来越远。

 

林丹,本来技术短板就不多,也不明显。

他,并没有左撇子选手反手偏弱的通病。从2009年开始,林丹降低了对头顶速度的追求,越来越多地采用更加经济的反手击球;他极少因为反手质量的问题丢分。

配图02极少因为反手质量的问题丢分

2

单论网前搓滚网的技术,很难说他比陶菲克强。但是,林丹的能力和步法使他有更多机会抢到高点;而他推挑手法的隐蔽和一致性,也让对手不能集中精力对付他的搓放选择,可以说网前绝不是林丹的弱项。

配图03推挑手法的隐蔽和一致性3

从步法上看,说林丹天下第一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陶菲克的后退步法效率谈不上高,李宗伟则更是费力的代表。

这里我个人的理解,可能跟很多球迷不一样。李宗伟的步法,甚至常常被拿来作为业余选手学习的典范,所谓“更接近凡人”云云。

难道这些球迷,都无视林丹常常在场地中央以一至两步的半径画圈,脚下闲庭信步,手上“戳来戳去”,作出各种半场拦截么?

配图04半场拦截4

难道在他们看来,李宗伟的“弹簧腿”、那不断跃起突击的步法更适合业余选手模仿?

我似乎很久没有听到有人评论说,林丹“跑动能力强”了。而李宗伟在场上的表现,一直当得起这个评价:跑动能力强,很多时候其实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跑动;意味着要么拉吊质量不如对方,要么步法不如对方经济,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具体而言,最近两年来,林丹在没有好机会的情况下,已很少在后场起跳突击,快要蜕变成一位“地板流”选手。

正手后场,他更多采用并步或后交叉被动步法,头顶点杀稍多一些,但是机会不好是起跳幅度很小,步伐也很省力。

前半场,和大多数选手不同,林丹上一拍的高质量和他及时准确的预判,使他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充裕的时间采取更经济的前交叉上网,避免了传统后交叉上网步法对身体的消耗。

相反,李宗伟现在依旧把后场起跳突击,作为拉吊过程中的常规武器而频频使用;而前场步法,更多采用重心压得很低的后交叉;从后场到前场的大斜线连接,更是要起码多用一个垫步。

配图05李宗伟后场起跳突击5

这在不少球迷看来,是两人在身体天赋上的差异造成的。我倒觉得,更多是后场突击时机选择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是对方防守质量更高导致的。

 

防守,也是林李之间差距较大的一项技术。

李宗伟,一直被认为防守好,但是在我看来,他的防守技术进步并不明显,更像是较坚固且覆盖面积较大的死扛,更多是靠身体本能的反应。

而林丹,早已在防守中开发出各种杀伤性十足的武器,能直接致对方于死地。其关键时刻的威力尤其恐怖,他的预判更早更准确,手上动作小、变化多。有时候用大铲子一样的动作,卸力挡出对方追赶不及的网前;有时以出其不意的线路,抽出大斜线后场;有时手指一抖,直接将球弹往对方上网的反向。

配图06抽出大斜线后场6

在大多数多拍对抗中,李宗伟比林丹或谌龙消耗更多。

因为他的拉吊质量较低,多数时候他是被控制的一方,而他为了摆脱被动,必须比对手更频繁地使用更耗体力的技术。虽然,这几年艰苦的体能和力量训练,使他有更多的资本可供消耗,但是打到第三局的时候,双方体能上的对比如何,简直是一目了然的。

 

为什么近三年的大赛决赛都是一个模式?

为什么李宗伟必须拼第一局?

很简单,他知道自己第二局赢不了(李宗伟上一次输掉一局后逆转林丹是去年韩国赛,那场林丹极罕见地在第二局尝试全程突击输了3分,此后再也没有这样打过)。

这三场决赛第一局,李宗伟在主动得分上都不占什么优势,每一次林丹都有10多分主动失误(例如去年奥运会第一局:林丹无压力失误送了14分,李宗伟主动得6分、还有1分运气球;林丹主动得分12,李宗伟失误送了3分)。然而,主动得分少对手送分多,并没有降低李宗伟的消耗。因为几乎每一个多拍,他的消耗都高于对手。还必须一直集中精力,以减少失误送分,因此他第二局打不动并不奇怪。

 

今年(2013年)的第二局和前两年也没啥区别,不过比较极端而已。

11比1的比分,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各打过一次,算不得什么。

李宗伟放出界判断失误率高,也是由来已久了,连他那副对线审和主裁表示不满的表情也是多少年都没有任何改变的。

这种判断失误,一方面是体力下降后期待对手失误送分,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那比对手逊色的拉吊技术。面对林丹,他从来就没有在拉吊落点控制上有任何自信。当然,能连续放出界判断失误那么多次,也可以写进羽毛球纪录了。

 

在我看来,这三场林李大战根本算不上精彩,两人其实没有形成很高水准的对抗。

每场比赛,都是从一开始李宗伟就落入了不得不拼的陷阱,靠着林丹状态糟糕(2011年没人认为林丹状态好;2012年从第一局看林丹状态显然不好,显得很松懈),试手感失误和自己的一点点运气拼下第一局,给自己攒下拼到第三局的本钱。

第二局无力再战只得轻易放掉,对林丹的消耗极其有限(今年林丹第二局还引诱李宗伟追了几分,简直流氓到了一定境界),第三局其实也只是努力拼一拼自己在关键时刻的运气而已。

 

2011和2012年两场决赛的最后时刻,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让人不免觉得李宗伟不长记性。林丹两场都坚持推压对手正手后场,李宗伟基本没有摆脱过(林丹也都在抓球时失误过)。

最夸张的是两场都有这样的一分:林丹接发球挑正手底线,李宗伟起跳突击直线被林丹接杀勾对角,李宗伟勉强上网挑半场被林丹突击得分。

配图07林丹2011年世锦赛最后得分是推李宗伟后场正手7

这两球只有一点不同:

2011年,林丹勾对角随上时左脚在前,而李宗伟也挑了直线,正好让林丹一步转体头顶突击。

2012年,林丹随上时采用较少见的并步,李宗伟这回挑了斜线,正好让林丹并步回到正手突击。

“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两人之间的比赛,会发生这么滑稽的事情么?在我看来,不说一场球、一个比赛、一个职业生涯,甚至在全力争夺的每一分上,李宗伟在境界都比不上林丹。

 

今年(2013年)更不用说了,一个保持规律参赛的选手,被一个差不多歇了一年的选手,打到体能枯竭,不知道是拉伤还是抽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退赛。

如果还有人硬要说“林李是一个档次的选手”、“李的技术不差于甚至高于林,输球是因为心理和体能”,那也未免太强词夺理了吧。

配图08李宗伟打到体能枯竭8

在林丹第一次转型后,他和李宗伟之间,并没有进行过真正高水平的比赛,双方水准的差距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说,在每一次大赛里,当我看到李宗伟前几轮要么三下五除二就痛快地解决对手,要么在拉吊多拍中占不到多少便宜被迫最终祭出加速突击的杀招,我个人就会觉得他依然不具备能真正威胁林丹的实力。

也许,只有当李宗伟能够在面对大多数对手都能放平心态,敢于用以拉吊为主的打法解决问题时,才有可能看到他和林丹或谌龙真正精彩的对决。

 

而这几年大赛里,除了状态之外,我对林丹唯一的担心,是在出好机会的情况下,他能否像以前一样突击得分。在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林丹的突击频率大大降低,突击本身看起来也没有以前那么有威胁,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证得分。

配图09在2014年亚运会上的突击得分能力

2008奥运会的高速,可能再也难以重现了。

2008年后的林李交锋,我个人推荐三场比赛:2010汤姆斯杯半决赛、2011香港公开赛半决赛和2011中国公开赛半决赛。

这些比赛的场面和比分,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两人都在相对正常状态时的实力差距。

 

㈡境界的差异

李宗伟出了一本自传,《败者为王》。这个中文书名,是李宗伟自己决定采用的。似乎很难让人理解,它究竟是啥意思。

配图10《败者为王》9

林丹也出了一本自传,《直到世界尽头》。

配图11《直到世界尽头》

10

我想,从自传书名里,多少也能看出他们两人境界上的差异吧。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对球的理解、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上,而是在他们赛场内外的一举一动上,都所体现。

 

在过去几年里,可能因为一直没有获得世界冠军的压抑,李宗伟一直难以在场上表现出放松的态度和谦和的比赛气质,甚至有许多非常不符合球场礼仪的表现,和丹麦男双泡沫组合各有千秋。

他在场上的许多表现,或许是他提升自己自信、增强“霸气”,或者激怒对手的一种方式吧。

例如打出运气球,或者扑杀追身得分后,走到网前对对方的瞪视和低吼;也包括放球出界时,一些没有必要的夸张动作,显得对对手的敌意过于浓厚。

2010年汤姆斯杯半决赛,他在网前得分后的示威举动,甚至差一点撞上了捡球的林丹。而2011年连续输给谌龙时,谌龙也享受了和他的丹哥同等的待遇。

 

其他对手,在运气球得分,或追身扑杀得分后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几乎每一位男单选手都会举手向对方示意,无论林丹、谌龙、陶菲克、鲍春来还是别人。一位心态正常的选手,是不会因此去向对手示威的。

 

林丹的境界就大不相同,无论场上争夺多么激烈,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林丹不会把争夺带到比赛之外。这次世锦赛他和谌龙的四分之一决赛上,谌龙有一个很精彩的网前停顿回放得分,林丹救球失败爬起来之后,还对谌龙竖了大拇指。

配图12林丹与谌龙

11

在我看来,这是真正的高手风范。当然,这些礼仪并没有明文规定在羽毛球规则上,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遵守。只是我个人觉得,平和的心态似乎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力。

 

李宗伟的教练团队、包括整个马来西亚羽总、甚至是整个马来西亚羽毛球界,似乎也从来没有对李宗伟的心理建设起过什么正面的作用。

中国队深得轻装上阵的妙处,林丹差不多每次采访都说“对手很强”、“李宗伟是世界第一,我是冲击者”诸如此类的,也一直在宣称自己要“追赶陶菲克”。

 

而马来西亚人,从来不懂得怎么把压力抛给对手,他们每次大赛前都挖出各路名宿宣扬“宗伟已经超越林丹”、“今年是夺冠最好时机”等观点,还要“以当年战胜赵剑华的经历激励宗伟”。

 

而每一次失败后,他们都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

2010年,汤姆斯杯在马来西亚举行,半决赛中林丹在主场球迷极其恶劣的干扰和侮辱下,以21比17和21比8战胜李宗伟。中国队也戳破马来西亚“3比0横扫”的牛皮,所谓北京奥运“客场压力大”的借口破产了。马来西亚羽总,却天才地炮制出“主场观众期望高压力太大”的说法。

2011年世锦赛,上半年保持不败的李宗伟,输给了状态低迷的林丹。赛后,李宗伟认为林丹“在关键分上赌对了”。

2012年奥运会,除了脚伤外,更抛出了“命水”论。

2013年的情况,大家都了解。赛前指责林丹的外卡,赛后“空调”和“换衣服”也成了借口。

输给谌龙、输给杜鹏宇、输给田厚威的时候也一样,极少能听到李宗伟和他的教练说“对手打得好”。

 

说到2012年李宗伟的“命水”,按照他的说法是脚还很疼,影响发挥云云。从我个人看比赛的感觉来看,并非如此。三个月前汤姆斯杯上的受伤,并没对他在奥运会上的移动造成任何影响。

 

我个人觉得2012年上半年,是李宗伟进步较大的一段时间。全英决赛他虽然输给林丹,但多少显示了一些智慧,除了正手滑板收吊的绝招外,他还很注意林丹的一些习惯球路,例如推正手后场、头顶滑板吊斜线等等,这让我对林丹多少有些担心。

 

汤姆斯杯上的受伤,我觉得正是时候,他很可能不能继续进行身体能力训练(其实,当时他对付别人已经不用练这些,对林丹和谌龙,路子练错了,练再狠也没用),而能够以一种更全面、更有智力含量的方式准备奥运会。

 

他在奥运会半决赛能那么轻松地战胜谌龙,除了对手缺乏大赛经验外,那两三个月肯定没少看录像。但是,林丹毕竟就是林丹,一个状态最佳的李宗伟,对一个发挥了八成左右的林丹,依旧毫无机会。

 

㈢未来的展望

“林李大战”炒了这么多年,早就该落幕了。

2013年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只不过是往封严实了的棺材上又砸了一口钉子,这两人的历史地位早就没有任何反复的可能。

 

林丹赛后说“经历很珍贵,打一场少一场”,这是非常漂亮的场面话。

李宗伟,在林丹心目中是什么地位呢?

我们看看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他专门花了一章讲述他和鲍春来的友谊,又专门花了一章讲述他怎么追赶陶菲克的脚步,另外在旅行纪录那一章里特意把哥本哈根放在开头。而李宗伟的名字不过出现在比赛经历的描述里罢了。

 

2013年的全运会,应该很有看头。林丹和谌龙的对决,我一直都非常期待。

 

我经常回味2010年中国大师赛决赛,刚刚折戟世锦赛的林丹,对上还显得有些稚嫩的谌龙。两人都不在最好的状态,但这是一场教科书般“控制与反控制”的经典比赛。

双方都在默默地织网:那些看似平淡的拉吊,看似普通的放网,还有那抓推球与反抓的突然变速;让我在三局球里,一直觉得有一种“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感觉,似乎双方的每一次出手背后都是一个陷阱甚至是连环陷阱。除了直接得分之外,每一次击球似乎都给对手留下选择、留下机会,似乎都是诱人的鱼饵。到底是钓鱼,还是反钓,谁也不能预料。

 

林丹,已经为羽毛球运动、已经为羽毛球技术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我想,如果他愿意,在未来的几年里他依然可以继续作出这些贡献。

配图13林丹在2014亚运会上缔造两圈全满贯12

艺无止境,控制型的变速拉吊突击打法,永远都有完善的空间。

拥有十六个世界冠军的林丹,是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他能把朴成奂那纯被动状态下的停顿击球手法,变成自己主动控制对方速度的手段;也能把谌龙面对对方杀上网推扑时的独门钓鱼绝技收入囊中,我相信他的武器库里还能装进不少新货。

 

现在还是属于林丹的,未来是属于谌龙的。

在多拍中能迫使谌龙失误的只有林丹,但是总有一天谌龙会取代林丹,成为中国男单乃至世界男单的领导者。

在面对林丹的时候,谌龙拥有和当年小鲍差不多的身体优势,在高球上会占到便宜。林丹的平高球,对他的威胁要小一些。反过来,谌龙的平高球,威胁比较大。而他的防守和稳定性,比鲍春来强不少。

谌龙很早就采用了一种相对先进的打法,后场突击威胁也不算小,身体条件非常出色。我认为他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以后能在男单领域统治相当长一段时间。

配图14谌龙世锦赛夺冠13

最后,谈谈杜鹏宇。他是我非常敬佩的选手。其实他出道很早,2008年中国公开赛就战胜了陶菲克。除了拥有中国队最优秀的体能外,他的先天条件和很多选手比起来甚至算得上平庸。这一年来他的技战术进步很大,进攻手段丰富了很多,意志品质一如既往地令人称道,我想他会是未来中国队令人放心的二单或者三单选手。

配图15杜鹏宇真的离开了14

㈣男单:林丹,独一无二的王者

“不能每次都是我赢吧”,如果我没记错,这是2011年全英赛归来后,林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具体用词我记不清了,在这句话前面或者后面还有一句,大致是“你们记者,不是总炒‘林李大战’嘛”。

2011全英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第8次击败林丹。这时,在国际羽联的比赛纪录上,林丹对李宗伟已取得16胜,算上2010亚运会决赛则是17胜。

两年多后的2013年的今天,这个纪录变成了24比9(国际羽联纪录为22比9,没有算上亚运会和一场奖金很高的非正式邀请赛)。

 

朋友们,不要再沉迷于什么“林李大战”、“左林右李”了,不要再沉迷于什么 “既生李何生林”了。

林丹和李宗伟,无论从荣誉、交手纪录,还是大赛交手纪录上看,都远远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

我们,要转移目光。我很欣赏国外论坛一些球迷的心态。去年香港公开赛决赛前他们很兴奋地发贴:“哇,李宗伟对谌龙,dream final(梦幻决赛)啊”。

配图16“丹龙大战”梦幻决赛?15

差距,不仅在于战绩和荣誉。无论在能力、技战术、头脑还是比赛气质等各方面,李宗伟都起码比林丹逊色一筹。

在我个人看来,李宗伟这几年在比分上越追越近,也曾一度把其它追赶者甩得很远,但是他和林丹的真正差距却越拉越大。他从2008年夏天开始,就再也没有在林丹重视的比赛里战胜林丹的机会。

曾经有这个机会的人是陶菲克,是鲍春来,现在是谌龙。

 

李宗伟曾经接近过林丹吗?

当然,在有点遥远的2006年初,到2008年春天,这两年多一点时间里,林丹对李宗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006全英半决赛,李宗伟曾在决胜局以13比6大比分领先(15分发球得分制),却被林丹逆转。

2008年汤姆斯杯半决赛,更是以7比0开局,两局完胜林丹。

有谁能想到,那是李宗伟最后一次在重要比赛中战胜林丹?

有谁能想到,林丹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把李宗伟甩得越来越远?

配图17男单未来谁来撼动林丹16

本站所有超清视频资源获取请加小编微信:aiyuzu_badminto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爱羽族 » 男单“林李大战”早就该落幕了 林丹是真正的王者而李宗伟不是

赞 (2)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